第1页:安防3.15维权之路
又是一年"3.15",今年安防行业又发生了哪些"维权"事件呢?"让消费者更有尊严" 成为今年3.15主题,面对越来越精明的商家,面对要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或许维权之路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关注。
严格地说,安防行业市场营收并不以普通消费者为主导,更多的是依靠集团或政府项目。例如,平安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医疗安防等等。但随着民用安防市场的普及,一部分安防产品面向终端消费者或小型企事业单位,然而,这种销售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工程。
消费者购买"非主流消费类"产品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其借助"3.15"维权,不如让我们弄清楚商家都有哪些骗人伎俩。
商家忽悠"高性价比"产品 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份数据调查展开今天的维权之路。在策划本期内容之前,笔者曾经做过一份千人调查,针对1000余名受访网友统计结果来看,大家最关注安防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占到了近30%。显然在消费者眼里,性价比永远都是第一位。
现在您要是去卖场转一转,最普通的模拟监控摄像机售价也就在120元左右(非品牌货),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价格与性能之间,恐怕更青睐于前者。的确,对于一部"只远观而不能触碰"的摄像机,谁又会花大手笔投资呢。
第2页:商家忽悠"高性价比"产品 但价格又只是性价比中的一方面,至于性能如何还需要看实际效果。许多经销商对监控摄像机参数都虚报,或许这也已经成为圈内不成文的规定,总结一下就是"潜规则"。产品出厂说明书标榜有600TVL高清都是虚的,您得问问它高清图像分辨率是多少,看他是不是真的在忽悠您。
您发现没,卖场的监视器仍然采用CRT阴极射线显像管设备,这种监视器用电视线(TVL)来定义清晰度,而现在大部分都把电脑显示器当监视器用,也就是主流液晶设备,它是通过像素定义清晰度的。摄像机成像效果到底有多好,液晶监视器上才能见真招。LCD比CRT成像效果更清晰。 综上所述,如果您认为花100多块钱买了一部"高清"监控摄像机是物有所值,其实真别高兴太早。毕竟这种监控摄像机就是损耗品,买到家其产品生命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至于何时OVER真得拼人品了。
笔者并非是诋毁那些非品牌监控摄像机,只不过在做工、用料及技术方面…都没有一些大品牌的监控摄像机更有保障。当然,一线品牌监控摄像机价格要高出50元左右,但是无论在产品使用效果还是在售后方面都是合理的投资。
因此作为消费者,盲目听从经销商忽悠那些便宜的监控摄像机有些冒险,比如您也不知道该摄像机出厂前是否经过老化测验,您也不知道它是否经过校正测试,至于内部芯片是否有翻新可能,那更无从得知,安防产品交易也是个良心买卖。
家庭监控设备出现"隐性消费"
以上是商家在卖场忽悠您,随着电子商务市场不断成熟,安防产品也被推广到网络平台上销售。许多安防企业在官网或X猫上推出了自己的网店,尽管这都是厂家授权或直营,但仍然存在着被忽悠的可能。 这种忽悠到底严不严重呢?考虑到实体店租金、水电等开销,监控摄像机售价肯定会略高一些。但是网店有所不同,减免了除人工开支,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您别光顾着看摄像机价格便宜,其实这里还存在着一种隐形消费。
就以目前主流的家庭监控摄像机来说,视频实时查看可做到远程连接,那么一旦触发报警则需要及时的短信、邮件告知。谁也不可能24小时总盯着手机或电脑屏幕,一般设定当有物体从摄像机前经过时会自动向主人手机发出报警短信提示或推送。 而别看短信提示这个功能十分人性化,但是这可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些厂商承诺包月服务,只要监控触发报警就可以向手机发出报警提示,价格10~20元/月;但有些厂商则为无条件推送,只要注册时与手机号码绑定即可享受免费推送服务。别看功能都一样,虽说这钱不多,但既然有些厂商能够实现免费推送,那么这个服务费收取的多少有些"不挣白不挣"的意思。
在数据调查中,占比第二的就是工程安装。按照现在北京卖场的工程费来算,安装一套监控系统要按"点"收费,一个监控摄像机算是一个点,这还不包括线缆或电源价格。每点200元。所说也是明码标价,只不过这人工费用比设备还贵,让消费者很难接受啊。
如果您工程较小,商家也推荐自行安装。至于能否安装、调试成功,就要看您的天赋了。
第三方存储付费放心吗?
还有一种付费服务也发生在网络监控摄像机上,有些厂家推出类似"存储零负担"活动,即消费者可以不必担心视频存储问题,特别是针对高清设备来说,后端存储压力很大,而且硬件投入也是不小的开支。为此一些专注"云服务"的商家瞄准了商机,推出第三方存储方式,尽管这种存储方式在国外十分普遍,但就国内来说,恐怕消费者不太能接受。
云存储视频数据的安全性如何?按月收取的价格也不低,尽管这并不能定义为隐性消费,但至少也要消费者弄清楚这其中的关系。既然是"更有尊严"地消费,不如在这里普及一下云存储和云服务概念。如果能够接受这种模式那就是一拍即合,如果接受不了恐怕存储零负担多少有些负担吧。
厂商也走维权路
3.15是消费者维权日,其实有些厂商也深受其害。以安防市场为例,行业管理不规范,出现了许多仿制品或伪造品,不仅产品外形极其雷同,功能上也几乎毫无差异。但以更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品牌货。
这是安防厂商应走的维权路,一方面是自主核心知识产权问题,另一种是产品设计方面也能否拿到"版权"?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也能够解决很多消费者面对高仿品找真厂商的困局。
安防3.15一直在继续… 弄清楚您需要花钱的地方,就知道该在哪些地方做取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