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4日,中国高端数字监控专业论坛——第五届全球数字监控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云集了国内顶级的安防监控企业,共同探讨安防行业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的发展方向。作为论坛的黄金级赞助商,深圳市贝尔信科技有限公司参加此次论坛,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本次高端论坛上,贝尔信公司总经理郑长春以“智”造安全为主题,系统地阐述了数字监控时代智能视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为国内安防行业的后起之秀,深圳贝尔信凭借强大的智能技术研发实力,迅速在视频监控领域声誉鹊起。那么,贝尔信公司是如何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公司的智能监控产品的竞争优势及市场前景怎样?企业在安防行业内的发展战略又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们采访了深圳贝尔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长春先生,通过与郑总的对话,一起来探究这家优秀的民族企业的成功轨迹。
依托核心技术,占据智能监控市场领先地位
问:众所周知,深圳贝尔信科技有限公司以其高品质的智能视觉产品享誉国内安防行业,首先请郑总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贝尔信公司的发展历程。
郑长春:深圳市贝尔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最开始从事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组网,2006年通过与中科院合作引进智能视频算法,进入机器视觉和比较视频研究领域,经过艰苦的研发、引进、消化并吸收国外顶级智能视频分析的先进识别技术,2009年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具备高侦测率、极低误报率基于行为识别的智能视觉服务器。目前,公司拥有为以智能视觉服务器为核心的全系列智能视觉监控产品。
问:您曾在社科院主修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当初为何会到选择投身安防事业?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将贝尔信发展壮大起来的?
郑长春,1987年—1989年,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我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这一观点,并在《中青年经济论坛》(198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专业论文——《论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模式》。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来到乐深圳,在一家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担任证券操作和董事会秘书工作,2001年正式下海创业。
当初,我创办贝尔信的初衷是希望从事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后来由于看准安防行业,尤其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市场应用空间,公司的业务慢慢向这方面转移,从最先的代理国外顶级智能监控产品起步,分三步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营销体系,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最近几年,公司通过在一步步引进、消化国外智能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拥有了自主品牌的全系列智能监控产品,并在资本力量的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问:一直以来,国内安防行业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贝尔信在智能视频监控领域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郑长春:我们在国内安防市场上最大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我们拥有领先的智能技术。公司率先精确提出和阐释了“智能视觉”这一概念,认为引入了智能视频分析的监控系统应当具有智能视觉(Intelligent vision)功能,类似于仿生学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智能视觉技术就是“给摄像机装上大脑”,从而让监控“有智慧”。
为了达到“有智慧”的监控,贝尔信智能监控产品采用了一项先进的技术——VTD™技术,它超越了很多智能厂商目前所采用的视频运动侦测(VMD)技术。那么,这两类技术有什么区别?我们知道,VMD技术是基于像素变化来探测物体运动的技术,它只能告诉你“有情况”,如有树叶在晃动,有不知道什么物体的东西(云朵、建筑物阴影、大雨、车灯等)在移动。而VTD™技术是基于移动目标的威胁侦测,它能告诉你:有人来,有人在偷盗,有车在移动、停留等。贝尔信的VTD™技术是在大量提炼了人体各种行为动作的情况下将人体动作进行了模块优化配置,所以能识别人的各种行为,也能识别物体的状态及时间。这种先进的算法和视觉逻辑提供了强大的威胁探测能力,是贝尔信智能视觉技术的核心所在。与很多不稳定的软件设备相比,贝尔信的VTD™智能视觉分析模块完全嵌入到了摄像机或视频编码器等前端设备的DSP中运行,是一种完全嵌入式的智能分析设备,因此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以及安装、使用和维护非常方便等特点。
现在全球模式识别技术发展很快,新的智能技术方兴未艾。在国内,市场上的智能分析模块多达20多种。再好的模式识别技术还是要应用到实际层面,都是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这里就有一个无法逾越的技术指标:高侦测,低误报。贝尔信智能监控产品最大特性就是:99%高侦测条件下的低误报率(低于1%)。这是检测智能视觉分析产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特别是我们的智能识别目标驱动PTZ高速球机技术,被同行确认为全球唯一。
问: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提升整体竞争优势,贝尔信是如何确立这种比较优势的?
郑长春:贝尔信的整体竞争优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诠释:
其一,贝尔信公司打造了能覆盖整个安防监控价值链完善的智能视觉监控产品。我们研发出了智能视觉编码服务器,应用于智能周界和在特定场合的闯入绊线报警,防闯入及车、物等特定行为的报警,特别是特定规则触发自动跟踪的PTZ接力跟踪服务器,创造了完全取代目前手动驱动高速球机的全新功能,引起了业界的轰动。根据客户的要求,我们还将智能视觉服务器技术与高速球机、高清枪机和后端的DVR相结合,在全球首创了智能识别自动跟踪的一体化球机、智能识别超宽动态/画中画的一体化枪机和智能一体化DVR。这几个“变身”,就是将智能算法嵌入到从前端到后端的各个硬件中。
随着生产和销售规模成几何级数的扩大,智能设备器材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我们以后可以用普通球机或摄像机等设备的价钱购买到贝尔信内嵌了智能模块的设备。这种灵活的“变身”,能极大地增强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公司产品的迅速扩展和普及。为了迅速普及监控智能,从今年开始我们开放了对国内知名企业的OEM合作。我们再次将智能视觉服务器“变身”成了智能分析的模块,通过相互开放协议接口,直接引进贝尔信公司的中间件,这些企业就能迅速分享我们的智能研发成果,争取让智能技术早日改变安防监控业态。
其二,贝尔信公司在业界第一个提出了全过程安防、主动安防的概念。原来业界所说的安防只是一种事后取证的被动安防。现在在导入了智能技术以后,我们就可以用预置的报警模块设置各种规则,在事前进行预警,事中及时联网报警和处置,再加上事后的取证,最终实现主动有效的全过程安防。有了全球顶级智能技术,又将产品灵活变身,覆盖了全部价值链,贝尔信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目前,无论是产品性价比,还是市场占有率,抑或客户美誉度,我们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创新商业模式,分阶段夯实市场基础
问:适合的商业模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贝尔信商业模式的内涵是什么?又是如何分阶段实施的?
郑长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现代意义上的竞争,不再是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准备分三步走:第一步:卖产品阶段。卖服务器及一体机产品,培育高端智能监控产品;拆分细化功能模块,培育专用智能服务器规模市场;运用成本优势,在后端的同行创造差异化产品,为前端的固定摄像机/球机厂家提供智能一体化模块。在国内实现普及应用,在老系统改造过程中提升原有系统功能,新监控系统实现必装。第二步:卖服务阶段。从卖产品逐渐过渡到卖服务,进行智能识别,发送警情,确保平安。第三步:进行智能视觉的综合利用,从服务走向运营。
我们会持续尝试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要落脚在客户对我们产品和公司的美誉度上。为此,我们加大了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的力度,确保以最便捷的方式响应客户需求,给予客户尽可能专业、及时的技术支持,尽快解决客户难题,收集客户反馈并予以改进和突破。
问:选择了好的商业模式,企业还必须针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在这方面贝尔信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
郑长春:贝尔信的市场拓展模式是有成形的理论支撑的。我在《论持久战》中获得了灵感,将公司智能产品的营销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代理商阶段。这一阶段产品处于酝酿期,产品的功能很新颖很神奇,但价格非常高并且完全不透明,用户也在观望。这一阶段的口号是“代理权是金”,必须以各种办法找到各地各行业的经销商,授权经销商成为特定的独家代理商来拓展市场。这一阶段,既要十分注重保护代理商,又要注意积累开端客户,争取在不同行业找到应用的典型案例。
第二阶段:工程商和集成商阶段。这一阶段是产品的市场启动期,有首批客户试用产品,效果已经显现。这时各地的工程商或集成商会找上门,主动要求加入到代理商的行列。这一阶段的口号我们的“价格对应销量”,争取让越来越多的工程商、集成商加入进来。作为开放式销售的成果,公司的智能产品会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第三阶段:用户大规模普及阶段。这一阶段对应产品的快速成长期。在网络时代,更多的终端用户会发现我们的产品的优势,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找到公司。这一阶段我们的营销逐步走向扁平化,口号是“现金为王”,即价格会进一步走低,但销量一定会很大,相应的,售后服务更加人性化,服务期限也会更加宽松。
在以上理论的指引下,2007年底,公司授权了两个行业和区域代理商,分别在青藏铁路和四川全省的司法监狱系统小批量使用。目前,我们的销售正介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之间,已经积累了几十个高端客户,产品在监狱、政府、油田、机场、核电站、机场等需要高危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神七”《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基地也有我们的智能产品在保驾护航。
问:目前,国内的视频监控业正在朝着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的方向快速前进,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贝尔信采取了哪些的应对措施?
郑长春:IP视频监控无疑是安防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具有监控范围广泛、可扩展性非常强等优势。现在几乎所有的视频监控厂商都在从模拟转向数字,贝尔信也不例外。在智能化方面,贝尔信将会通过持续的创新使产品更加智能化。我们会在算法上不断改进,对人的行为能进行更高等级的识别进行判别,比如将人脸识别结合到智能视频监控的系统当中,能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行为的判别。在高清化方面,目前公司有一款300万像素的高清双模摄像机,可以实现高清的画中画功能,当安全威胁出现时,能够更好地标识出入侵人员的特征。另外,公司的主打产品智能视觉自动跟踪双模高速球,支持D1的分辨率,在提供更清晰的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进行多种情况的智能检测并对入侵目标进行驱动跟踪,从而让监控人员更好地识别入侵对象,为事后取证和入侵的追踪提供依据。下一步,针对安防行业发展的趋势,我们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产品智能化和系统兼容性的提升之上,使之能够与更多的产品进行兼容,为客户提供更加流畅、清晰、智能的监控产品。
提升核心竞争力,寻找安防行业升级的支点
问: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国内杰出的视频监控企业,贝尔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不断提升这种核心竞争力的?
郑长春:贝尔信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技术、产品或者市场,而是这几个方面的组合,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首先是持续领先智能技术。技术,永远是推动贝尔信持续发展的发动机。一直以来,我们是十分重视企业的技术研发,要求在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永远保证贝尔信的技术在行业内快人一步。我们现在的硬件智能产品,应当说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下一步,我们要引进更为先进的路径,特别是软件版本的技术,以及运营层级的智能平台,并向云安全和大物联的方向迈进,争取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其次是率先进行的技术普及。好技术不要藏,我们要快人一步产品研,更要率先进行技术推广,从而推动技术的普及应用。先进技术只有得到了迅速的普及,才会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贝尔信也将会在先进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得到快速的发展。
最后是优越的商业模式。前面我已经具体解释了贝尔信的商业模式概念。今后,我们将会不断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确保贝尔信持续的竞争能力。
问:软实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的企业的发展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贝尔信在企业软实力打造方面,取得了哪些出色的成绩?
郑长春:一直以来,贝尔信始终秉承“诚信,创新”的企业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民族安防企业,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感。我们研发先进的智能产品,并推动普及应用,目的就是让智能技术保障社会的安全,这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最新的推广口号就是:“智能感知人,车,物,让城市更安全”。去年全国越狱事件频发,但是我们支持建设的四川“防逃跑智能化改造工程”的监狱却从没有发生犯人越狱和重大的事故,被当地司法部门称为“放心工程”。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确保社会安全和客户安全,就是我们所做的最出色的业绩,它比任何的销售数据和获得的荣誉都更有说服力。
问:针对国内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您提出了“寻找安防行业升级的支点”这一论点,能为我们阐述一下它的具体内涵吗?
郑长春: 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整个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大时代,大需求,才会锻造大的企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有这样一个经验数据: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金时,社会处于利益调整的关键期。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4000多美金,正处于敏感而危险的时期。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各类刑事案件比上年上升幅度达10%。可见,安全已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社会在呼唤预警,呼唤防范,也就是在呼唤大的安防企业的出现,我们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不断做大做强企业。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贝尔信提出了“寻找安防行业升级的支点”的论点,就是希望通过全行业大面积,大规模地普及应用智能视觉技术,推动安防监控从事后取证向全过程监控的转换,推动安防业态向主动预警,即时处置的主动安防升级。
问:您如何理解“安防”这一概念?对于从事多年的安防行业,您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前景?
郑长春:“安防”是一个大的概念,我认为有Safety和Security两种含义在里面。目前我们所指的安防就是“security”的概念,它包含了社会人文安全的含义,所以安防就既是一项公安业务,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展望安防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我认为,中国的安防产业如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一样,将会迎来更大的爆发期。很庆幸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下,巨大的市场机会,对大多数处在成长中的安防企业来说无疑是绝佳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平安中国”、“平安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抓住细分市场的每个机遇,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出处:凤凰网科技
|